在家政市場繁榮、制度建設推進、教育培訓增加的背景下,家政工的生存狀況怎樣?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住家保姆工作、生活界限模糊
有調查數據顯示,八成以上的北京家政工住在雇主家,以從事養老照料和母嬰護理為主;濟南的住家家政工僅占一成,絕大多數從事白班工作和小時工。調查認為,實際收入水平應該將工作時間考慮其中,尤其是對工作與休息時間模糊的住家家政工而言。數據顯示,住家家政工日均工作時長超過13小時。其中,月嫂的日均工作時間長達15~17小時,住家育兒嫂、養老護理員日均工作時間也達13~14小時,以從事養育性照料工作為主的住家家政工的工作與私人生活在時間上高度重疊。
由于家政工的工作場所為私人家庭,其空間上的隱蔽性也相對模糊。在北京八成以上的住家家政工中,32.5%與雇主家人同住一室,還有5.4%住在雇主家的客廳、陽臺、過道等公共空間。缺乏休息時間和私人空間,讓住家家政工需要時刻注意情緒控制。調查數據分析表明,北京、濟南受訪的住家家政工抑郁比例分別為17.3%和8.9%,顯著高于非住家家政工。
調查項目負責人表示,住家家政工工作時間長、工作和私人生活邊界模糊,在工作環境中的情感壓力難以得到釋放。她呼吁,應規范雇主和家政企業的行為,推進監管,并把情緒管理、權益意識、社會適應能力等內容納入家政工職業培訓。
養老護理員的勞動價值亟待提高
老年人口日益增長,讓養老護理員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但他們的勞動價值卻被低估。調查顯示,家政工群體工資呈現出顯著的內部分化,月嫂平均小時工資最高,養老護理員最低。北京、濟南受訪的養老護理員平均小時工資分別為14.8元/小時和14.2元/小時,僅為當地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的61.7%和74.3%。
有專家指出,養老護理員的工資低,與社會對他們的勞動價值認知不高相關?!梆B老照料尤其是失能老人照料實際上需要很多專業知識,但往往卻被視為無酬的家務勞動的延伸,雇主也更愿意在下一代撫育上增加投入,從而降低了養老照料的購買力?!庇泄椭髡J為照顧老人只是簡單的體力勞動,但又同時要求護理員在情感上把老人當作自己的父母對待,實際上養老護理員要付出的精力遠比想象中更多。
因此,調查認為,應該建立針對家政行業的職業技能和薪酬等級標準,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薪酬待遇、職業準入和晉升體系。同時,從政策上給予養老護理員支持,如根據服務年限和服務質量給予相應的社會保障,以提高照顧老年人的福祉、降低養老護理員的流失率。
提供利于流動者就業的社會服務
隨時有可能結束的雇傭關系,是家政工就業不穩定性的體現之一。調查顯示,盡管北京、濟南兩地家政工平均從業年限為6年及以上,但其工作穩定性都較低。除月嫂、小時工這兩類頻繁更換雇主的家政工外,北京、濟南兩地在2018年換過雇主的家政工其平均次數分別為1.9次和1.6次。
穩定性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政工市場在雇傭方式上的正規化。調查顯示,在簽訂勞動合同的家政工中,分別有超過五成和六成的北京和濟南家政工是與家政公司和雇主簽訂三方服務協議,還有少量家政工與雇主簽訂的是私人服務協議,北京和濟南兩地分別僅有1.6%和0.4%的家政工簽訂了受勞動法保護的正式勞動合同。
不過,有專家認為,“穩定性低有時也是家政工主動選擇這份職業的原因,他們需要能夠隨時流動,方便照顧自己的家人?!睌祿@示,以流動婦女為主的北京家政工是家庭經濟的主要提供者。
調查建議,推進合同簽訂、休息權保障等行業法規的建設,加強家政工對法律權益的認知,增加安全防護等方面的培訓,從制度上提供利于流動婦女就業的社會服務,補貼流動兒童托幼服務,解決流動兒童在流入地的入學問題,提高相應的社會保障水平,讓住家家政工擁有更高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是行業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